首页 > 时尚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小剧场里的“戏曲实验”

时尚 北京商报网 2018-08-19 18:52

 

小剧场里的“戏曲实验”

 

小剧场里的“戏曲实验”

进入8月,2018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也正式揭开了它的面纱。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今年上演的20部剧目中,戏曲类作品数量达到6部。自2000年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成功上演以来,戏曲演出开始频繁走进小剧场。相较于传统戏曲演出,小剧场戏曲虽然缩小了演出的物理空间,但却对演出内容的实验性和先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剧场也成为了青年戏曲演员探索传统舞台艺术现代化的阵地。

在传承中谋创新

近年来,小剧场戏曲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与传统戏曲演出相比,小剧场戏曲演出更多是现代文化和传统表演方式相结合,在传统和当代、古典和现代之间找到契合点。随着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2018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启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有6部题材各异的小剧场戏曲作品亮相京城演出市场。

本届展演的小剧场戏曲中,经典的传统剧目轮番上演,河北梆子《喜荣归》是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创演的第一部小剧场戏曲,用戏中戏的方式,对人性、爱情、亲情、婚姻发出了一系列理性的考问;越剧《僧繇》以观众熟知的“画龙点睛”为故事基础,讲述张僧繇自点睛之后迷失自我,后又涅槃重生的故事;昆曲《昙花证》讲述书生因一己私欲和贪欢酿就30年悲欢情愁的苦酒。

传承之余,为了适应年轻人的欣赏习惯,部分作品也在尝试着更加新颖的表现形式。昆曲《流光歌阕》以“纯正昆曲”为审美追求,遵循形式上“新旧交融”、内容“旧中见新”的原则,重新建构故事,演绎长平公主与周世显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京剧《思·凡》把《双下山》、《小上坟》、《活捉》三出丑行和花旦戏结合在一起,呈现传统精华,具有现代意识;昆剧《长安雪》以古代故事作为依托,用超现实的艺术手法,试图唤起观众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打破舞台间的“代沟”

2000年,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的成功演出,曾一度成为广受关注的“文化现象”,也让一大批青年观众首次通过该剧领略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由此开始,越来越多的戏曲演出走进小剧场,小剧场戏曲不仅为新生代戏曲人提供了舞台,也拉近了青年戏曲人与当代青年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从业者看来,与小剧场话剧一样,小剧场戏曲剧目也具有一定的实验性,主要包括剧目思想内涵上的探索和艺术呈现上的实验。但小剧场戏曲并不是要把戏曲引向更为小众的境地,相反,小剧场戏曲容易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在小舞台、小音响的环境下,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更近,台上的唱词、身段,甚至是演员的一个眼神在近距离的演出中都更容易打动观众。

跨界性的艺术呈现是小剧场戏曲演出的一大特点,此前有剧目将越剧中《梁祝》的情节和唱腔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在有小剧场演出意识之后,这样的结合并没有因为跨界混搭而显得不伦不类,反而有传统表演结构做支撑,把创新性凸显了出来,这在大剧场或者戏楼里是很难看到的。

“戏以人传”是关键

小剧场戏曲本身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因为实验色彩比较浓,观众多是年轻人,要想吸引更多年龄层的观众,还是要在内容上有所突破。与此同时,小剧场戏曲演出整体艺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如果有好的剧本,并且能吸引到有分量的老艺术家参演,可以为小剧场戏曲起到极佳的宣传作用。

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传统剧目进行任何形式的改编与创新都要把握好度,不能脱离戏曲演出本身。一些过度改编,完全拆解戏曲架构的演出,是对传统戏曲表演的曲解。小剧场戏曲演出要对生活挖掘、解剖、表现,融入更多现代的内容,否则总是演一些比较保险、成熟的作品,难以吸引新的观众进场。这也说明小剧场戏曲演出在内容原创力上的不足,因为无论是改编外国戏剧或是改编文艺作品,还是在演绎别人的作品,表达别人的思想,缺少自我思想。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陈子度表示,对于戏曲这一艺术形式,专业人才缺乏是不得不面临的严峻问题,没有年轻人,戏曲便难传承,特别是有突出代表性的京剧,讲究的是“戏以人传”,只有有人关注、有人参与,才能让戏曲文化继续留存,小剧场戏曲演出便为培养青年戏曲人提供了机遇。

北京商报记者卢扬王嘉敏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