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一个戏装匠人的双面人生

时尚 北京商报网 2018-11-11 17:39

在传统戏曲演出中“行头”一直都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同时也是演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繁华的前门步行街对面,一条名为西草市街又毫不起眼的胡同却曾经在戏装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北京商报记者几经辗转联系到了现在还在西草市街附近经营戏装生意的盔头匠人万世杰,而还在坚持制作盔头的万世杰见证了西草市街的变化,也目睹了戏装行业多年来的变迁。

一个戏装匠人的双面人生
一个戏装匠人的双面人生

繁华过往

这条多年来被京剧行内称为“戏装一条街”的胡同曾经火爆程度足以让全国各地的顾客踏破门槛,但经北京商报记者实地走访,目前“戏装一条街”已经无法看出当初门庭若市的模样。

20余年来万世杰见证了西草市街从当初的人员往来如织到现在的鲜有人登门。戏装行业的逐渐趋冷,使得不断有同行选择了新的营生,而万世杰也成为目前北京市内唯一一个仍然坚持制作盔头的传统手艺人。

盔头是梨园行的行话,也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在京剧最为鼎盛的时期,各地剧种中盔头的种类可达500种之多,但现在常用的已不足200种。

1979年,刚满19岁的万世杰以临时工的身份进驻到了前身具有盔头社背景的北京市无线电元件三厂,从单个盔头零部件的制作开始学习起盔头制作工艺。

万世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因为盔头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上百个零部件组装是非常麻烦的,当我可以独立组装盔头之后,一个月能拿到100多块钱的工资,和当时60多块钱的平均工资水平比已经算非常多了。而且因为每年盔头的需求量都是相对固定的,但制作人一直都比较少,所以在当时来讲制作盔头算是个比较好的营生。”

回忆起1986年“戏装一条街”的景象,万世杰说道,“这条胡同的样子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当年虽然门脸儿只有4家,但是登门的顾客却是踏破了门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1991年,西草市街上的戏装门脸儿才增至6-7家。因为当时北京地区只有西草市街经营戏装生意,所以特意找过来的顾客非常多,甚至还有从山西、山东、河北过来购买行头的”。

行业浮沉

拓样、取样、足活、掐丝、沥粉、贴箔、点绸,一件完整的盔头仅经过这些环节还不算制作完成,盔头上的绒球、珠须以及装饰用的花朵纹样,包括两边垂下的流苏等部分都需要落在最后一步的承装上。

“这些复杂的工艺导致了盔头只能手工制作,就算现在可以使用流水线制造也仅限于个别零部件,最终组装还是要靠人工,而且机器做出来的盔头很多要求高的人是不认的。”万世杰强调,盔头的制作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繁琐又枯燥的工作,不需要创新、无法接触新的东西,只需要记住每个零部件安放的位置,重复做工即可,多半时候在车间里一坐就是一天。

这也导致了这门手艺的传承成为了万世杰最为“头疼”的问题,此前2008年的时候曾有两位学徒前来寻找万世杰学习盔头手艺,但是复杂却乏味的工作让二位学徒心生退意,在感觉到现阶段想依靠制作盔头大幅改变生活境况难上加难后,二位学徒先后离开了万世杰的车间。

“当时我在厂里工作的时候,虽然只有两三个会手艺的师傅指导制作,但光学徒工就有100多人,除了盔头还要做其他的戏装行头,就这样一个月至少能出100顶活儿,一顶活儿能卖40多块钱,而现在就我一个人负责制作,一个月能出20顶左右,一顶活儿能卖到600-700元,虽然价格涨了不少但是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原来做盔头的纸两分钱一张,现在五块,成本上百倍的增长可是价格只增长了几十倍。”万世杰感慨道。

以盔头中较为昂贵的凤冠为例,万世杰现在制作一顶的售出价格在2000元左右,但是市面上质量差一些的在700元左右,很多商户在没有过多要求的前提下都去购买了质量稍差的凤冠,这也让传统手艺人的处境变得更加困难。

传承创新

虽然传统手艺人目前面临着很大的生存难题,但现阶段戏装行业的需求还是存在的,并且在京剧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下,戏装行业也在盘活自己手中的资源,利用全新的盈利模式加码其变现途径。

同样坐落于西草市街,作为京城老字号的北京剧装厂,近年来正在不断摸索着如何将大众消费吸收到戏装方面。与盔头的制作同理,北京剧装厂的优势也在于技术。被称为“燕京八绝”之一的京绣,始于宫廷,在用料、针法、配色上都有很浓厚的皇家风范。并且京绣用料比较奢侈,在配色上也较为夸张大胆,尤其以大量的金色、黄色出现,但若没有多年的制作经验,很难体现出京绣的特色。

以技术为基础,目前北京剧装厂正在尝试定制化服务,将业务先拓宽至普通的服装消费领域,因为这种定制服务在不同颜色和花纹的绣法等方面都可以进行不同选择。北京剧装厂负责人韩先生对北京商报记者说道:“到现在为止,北京剧装厂的客户已经达到了100家以上,但是订单的数量有大有小,有时候接到大订单直接能达到七八十万元或100多万元,而且此前北京剧装厂还跟时装厂和影视剧组等有过合作。但归根结底,还是以演出服装制作和承接政府项目为主,厂子效益最好的时候收入一年能达到上千万元。”

演出行业分析人士黎新宇表示,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戏装行业不能局限于定制服务,自主产品的开发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发产品的环节过程中,不能依赖客户的订单制造产品,而是要从自身产出创意,逐渐培养属于自己的品牌。”

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传统京剧难以大热的原因主要是难以吸引当今的年轻人,作为国粹文化,京剧的主题、内容等很难契合现代年轻人的喜好,而京剧的着装、扮相也难与现代相联系,并且其晦涩难懂的唱段也不断缩窄着爱好者的范围。但就目前形势来说,京剧行业已经处于回温状态,因为行业内已经开始涌现一批使用创新手段表现京剧,将其拆解重组,再融合其他年轻人喜爱的形式落地到各个剧院中的案例。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穆慕

 

责任编辑: 3980SYN

责任编辑: 3980SYN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