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爆米花》:一场“娱乐至死”的灵魂考问

时尚 北京商报网 2019-04-02 14:31

黑白相间的豪宅里,响起一次次枪声,上演一幕幕杀戮。当所有人死去,灯光变成了血色的红……3月27日-31日,由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刘丹导演、国家一级演员于洋主演的话剧《爆米花》再次登上国话小剧场。该剧讲述了好莱坞著名导演布鲁斯在奥斯卡颁奖夜前后发生的一连串荒谬离奇事件,最终导致一场令人震惊的惨剧发生。

《爆米花》:一场“娱乐至死”的灵魂考问

剧情荒诞离奇

黑西装、领带结,手捧着奥斯卡小金人的导演布鲁斯夸张地笑着,慷慨激昂地说着获奖感言,一心沉浸在自己的“电影梦”中。这一切都因第二天两个不速之客——韦恩和斯嘉丽的到来而改变。他们是臭名昭著的购物中心系列凶杀案的凶手,同时又是布鲁斯电影的狂热影迷。

两个年轻人把布鲁斯和前来与之幽会的著名裸体模特布鲁克扣为了人质,接着又扣押了布鲁斯前来商谈离婚事宜的妻子和女儿。这场绑架既不是为了谋取钱财,也不是要进行任何报复。他们来导演家的目的,是用这里的电影设备做一次现场直播,胁迫导演现身说法,帮他们把犯罪杀人的原因解释成影迷模仿了导演的暴力题材电影,希望借此达到给自己减罪轻判的效果。

一边是布鲁斯的苦苦哀求,另一边是杀手的骄横跋扈。豪宅变成了随时会爆炸的高压锅,豪宅中的每个人都在压力下变成了扭曲的爆米花。

剧情跌宕起伏,台上悬念不断。直到结束,剧中直播收视率和观看人数都未因杀戮而减少。每个观众都带着好奇心继续观看这场“直播”,点击率一路飙升。最后,凶手韦恩自杀,只剩导演布鲁斯还活着,他撕心裂肺地哀嚎:“这应该不是你们期待的结局。这不是娱乐!我们终将被我们所热爱的事情消灭,我们不停追求娱乐,直至娱乐至死,而我们无处问责……但我知道,今天,绝不是娱乐……”

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好莱坞的纸醉金迷、西方信仰危机的恶果,在《爆米花》中得到入木三分的揭示与刻画。

布鲁斯拍情色片、枪战片,讽刺的是,最后他成了片中的受害者——家破人亡。他的女儿维尔维特叛逆嚣张,对父亲毫无敬意。他的妻子法拉和他貌合神离,算计着离婚后的财产分割。他的制片人吸毒,把电影当成“洗钱”的工具……每个人都有逃不掉的命运。

为使人物刻画得更为出彩,刘丹逐字逐句对照原作台词的翻译,进行不断调整,在排练中力图使演员表达的内涵层次更加丰富。全封闭的舞台设置,凸现了封闭环境中的高压效果,结合黑色流线的家具和水泥灰的色调,将主人公布鲁斯强迫型人格表露无遗。

刘丹曾透露,很享受在和主创团队做这部戏时“较劲”的过程。用喜剧表达严肃深刻的思想主题,可以震撼人心、发人深省。为观众奉献一台能引起强烈情感震撼和深刻理性思索的戏剧,更是艺术家社会责任的最好体现。

“娱乐至死”发人深思

《爆米花》首演于1998年,时至今日,其中所反映的“娱乐至死”的生活态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伴随着信息爆炸、文化井喷等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们产生了“娱乐至死”的生活态度,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隐患和现实问题。在此前的采访中,刘丹曾表示:“《爆米花》其实是以娱乐来讽刺娱乐,希望观众在看到这一版《爆米花》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娱乐,同时还会被娱乐刺痛。”

剧中原本“电视”报道的戏剧内核,被导演大胆替换成了更贴合现代生活的“手机”,并引入“手机直播”的方式对整件事态进行推进。戏剧表达中不断抛出“真人秀”、“收视率”、“IP”等概念,直指当下泛娱乐化的趋势。虽然剧情是上世纪80年代的西方故事,但今天的中国人亦能从中感受到全球“娱乐至死”浪潮下人们的生存窘境。

在真人秀娱乐节目泛滥的今天,面对一个著名导演生活面貌的“真人秀”,是满怀猎奇心理进行观看还是选择发声抵制这种无良行为?时隔几十年,《爆米花》带来的这个疑问在当下依旧值得大家深思。

刘丹坦言,现代社会娱乐的疆界和版图肆意扩张,人们的精神反思能力已经跟不上信息的传播速度,反思意识和判断能力日益萎缩,《爆米花》或许能让观众叩问内心、理性思考。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杨海丹

【以上内容转自“北京商报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北京商报网站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4007ZG

责任编辑: 4007ZG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