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心灵的故乡

时尚 北京商报网 2019-07-19 10:43

 

心灵的故乡

来孙家沟写生,还是住在窑洞里,还是睡在土炕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的家里,平静而温馨。自从上学离开家乡后,土炕渐渐地离我远了,但躺在热炕上遐想的习惯没有丢,夜里的思绪就像春天里的野草一样,蔓延在孙家沟的土坡上。

在孙家沟写生的日子,每天晚饭后顺着山坳里的小路走上几公里,舒缓一下写生的疲惫。山里的夜,静谧空灵,纷扰尽去,踩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童心又回来了,用力地喊上一嗓子,山坳就像一个大音箱,“啊,啊,啊……”的声音传出去又返回来,听着我与“我”的合音在山里回荡,一身的疲惫一扫而空。

孙家沟是明清味道浓厚的村庄,也是吸引我再来的原因。头一次来就觉得这里不同寻常,与吕梁其他村庄有很大差别。说来也巧,村里有个宅子很像我姥姥家,姥姥家的老宅子也是清代建筑,太姥爷是民囯时期郎中,深受当地百姓的尊崇。据我老母亲说,当年那是门庭若市。现在还存有一块老百姓送的万民牌匾,正面刻着“杏林春暖”四个大字,后面刻的是密密麻麻的人名。这匾曾挂在姥姥家大门洞上,小时候去姥姥家最先迎接我的就是这块匾。现如今,姥姥家的老宅随着时间的流逝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剩下的只有那块牌匾了。不知道是宅子的缘分,还是偏爱这里,进了孙家沟就像回到姥姥家一样,觉得特别亲切。这里的老宅子落座在山坡上,院套院七勾八连很是优雅,周边的山也比较低矮,与这些老宅相互衬托。仰望孙家沟的前人,更佩服那个时代的工匠,他们用灵巧的双手把一砖一瓦打造成有灵性的村庄,让我们这些为艺术而来的外乡人如获至宝。孙家沟不仅满足了我写生的欲望,也让我有了为孙家沟添砖加瓦的愿望。

在孙家沟没看到读书模样的人,但村子里却弥散着书香气,是那种读书氛围好的地方才有的气息。这个村子曾出过大人物,留下了耕读传家和经商持家的优良传统,他们注重培养子孙后代,读书会让步子迈得开走得远。孙家沟能走出很多商贾官吏,是与读书分不开的。我迷恋于这种书香氛围,坐下来写生时能全神贯注。

从绘画的角度看孙家沟,说一步一景也毫不夸张。房子依山而建,有音乐的节奏,有淳朴的原始味道,有让人静心凝望的空间,是难寻的写生道场。站在村子的高处,望着说不出名字的院落,心暖和了,没有孤独感了,徘徊的脚步有了方向。这个炊烟渺渺的村庄也成为了我心灵的故乡。

孙家沟确实是在一条“沟”里,绵绵的溪流弯弯曲曲地从沟里穿过。雨季洪水奔流,旱季细水长流,这条溪流是村子的命脉,“哗哗”的流水声,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孙家沟人,陶冶了无数人的性情。孙家沟尽管长年有水流过,仍然是个缺水的村庄,是靠天吃饭的地方。

顺着孙家沟的小溪往上游走,是东王家沟村,东王家沟住户比较松散,窑洞和房子都是建在比较陡的坡上,爬上去很费劲。东王家沟与孙家沟又不同,都是老百姓居住的窑洞,原始味道很浓,野趣横生,让人心动,用我们行里的话说,那是真有感觉,有感觉的地方才能坐下画,感觉也不是人人都有的,感觉是修炼出来的,有感觉画出来才生动,我千里迢迢屡上吕梁,就是寻找心动的感觉,就是想把自己的心思转化为有感觉的画面。

初冬的孙家沟苍凉味道很浓,萧条的样子时常会勾起我的愁绪。现在农村人气不旺了,祖孙三代出入窑洞的情景不见了。常见老人带着三四岁孩子玩,本以为是享受天伦之乐,原来是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过年才回来团聚。想着年幼的孩子长年得不到父母关爱的那份苦,我心里不好受,眼泪便随着思绪在脸上慢慢地流淌。

夜深了,月光照在窗户纸上,树枝摇晃的影子在窗户上有点苍桑,风在外面呼呼地唱,我缩卷进厚厚的被窝里,闻着被日光晒出的棉花味道,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心灵的故乡

谢永增

1961年生,河北深州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多次获得国家美术奖项。代表作有《绿源》、《沃野》、《故乡》等,作品被多个政府机构、美术馆、博物馆等处收藏,出版多部个人画集。

出处:燕京书画周刊作者:谢永增

【以上内容转自“北京商报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北京商报网站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