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消费升级无处不在

时尚 北京商报网 2019-03-19 16:37

改革开放40年时光荏苒,一个时代呼啸而过,一个城市的文明繁荣、人民生活的舒适美好便蕴藏在背后的商业发展进程中。1978年的北京,首都人民对富足生活充满向往,如今2018年前10个月总消费已达21119亿元。走过了以满足物质需求为主的时代,首都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主导转型为服务消费主导。在40年后的今天,人们吃穿不愁,旅游出行、文化娱乐成为新热点,一场“消费升级”的时代变革悄然展开。

改革开放40周年,流转的不仅是时光,北京市商业流通、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消费升级现象无处不在。40年间,商品消费从“匮乏”到“爆炸”。上世纪70年度,居民结婚标配的“老三件”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了上世纪80年代,“老三件”变成彩电、冰箱、洗衣机。上世纪90年代,家用电脑、高档乐器、健身娱乐器材等受到追捧。而现在消费热点不再固定,每一天都在飞速变化,从智能穿戴、健身娱乐,到急速送达的进口冰鲜食品,消费品市场充分满足着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伴随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也愿意把金钱和时间更多投入到日常基础消费品以外的精神文化消费领域。201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687元,比2007年增长78.3%。团体旅游、景点门票、观剧观影、体育健身等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已由2007年的47.6%提高到2017年的70.7%,居于绝对主导地位。2017年,北京市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122.4亿元,是1994年的17.2倍。

消费升级无处不在

 

消费升级无处不在

 

消费升级无处不在

 

消费升级无处不在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也经历了数量从少到多、种类从无到有、品质从低端到高端的变化。伴随互联网普及,网络渠道消费也日趋多样。而在基本吃穿住行外,北京居民在文化演出、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占比也越来越高。

消费升级无处不在

 

消费升级无处不在

 

消费升级无处不在

特征购物越来越享受

消费升级大趋势下,传统商业企业和品牌商们加速转型升级,升级门店环境、提供精致商品、开展智能化服务,给消费者带来便捷、愉悦的购物体验。

消费升级无处不在

 

消费升级无处不在

需求细分市场藏商机

收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释放了人们对于高品质、健康、服务体验的更多需求,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新商机。洞察消费者需求甚至潜在需求,并把它转化为一门生意,就能为企业开创新的蓝海。维修行业曾一度低迷,如今则悄然将业务拓展到新兴产品领域。智能产品、黑科技产品成为维修O2O平台争相布局的蓝海。

如维修平台闪修侠上线了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电器维修业务,部分项目价格高达上万元。另一维修平台极客修则上线了keep智能跑步机、智伴机器人、rokid机器人等产品的维修业务。这些智能产品的收入比传统的手机维修收入高出十倍左右。根据闪修侠App上的数据显示,平台已累计维修3000架无人机。随着零售商对售后服务日渐重视,后服务市场已经成为商业巨头紧盯的“香饽饽”。

以家电维修为例,单次收费100元为标准,目前全国家庭使用的家电远超10亿台。而每个家电在寿命期内维修一次,就将达到千亿级市场规模。

近几年,诸如《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等成为畅销书,让管家帮看到了衣橱收纳的市场潜力。今年,管家帮上线了衣橱收纳服务,根据收纳师的等级,每平方米收费158-398元。如果按照首席收纳师每整理1平方米的衣橱收取398元来计算,一个四开门衣橱至少3平方米大小,收纳整理将花费上千元。

事实上,有不少消费者平日想找人整理衣橱,却不知道该在哪里找服务。有数据显示,国内家庭的衣橱有80%是“缺陷”衣橱。科学整理之后会释放更多可用空间。即便全国有万分之一的消费者有此需求,也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痛点那些前进路上的荆棘

新零售革命绝非一蹴而就,也没有现成的模板,企业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行。在向新零售转型过程中,如何平衡效益与成本,如何让流量真正带动销量,如何跨越技术与观念的障碍,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这些都是商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流量转化存痛点

经历了电商的洗礼和新零售概念的蔓延,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有了电商企业的流量思维。无论是引入多业态、开展IP营销活动,还是靠黑科技加持营造智能化体验,实体商业都在千方百计向门店引流。然而这些流量能否最终转化为销量,目前仍有待考量。

如一些改造后的家居卖场,虽然主体还是家居建材,但增加了生鲜、餐饮、影院、健身、儿童娱乐、养老生活、书画院等多种业态。调查发现,体育健身、书画等一些业态,引流效果并不明显。即便是引流效果明显的生鲜、餐饮、儿童娱乐等业态,引来的也往往并非家居企业的目标客户。这些人虽然也在卖场内流动,却没有转化为购买力。

新物种遭遇成本压力

为顺应消费升级、满足消费者更高标准需求,企业转型升级中也诞生了一些新物种、新服务。然而更好的服务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率,也是摆在商业企业面前的难题。

以近年来兴起的即时配送为例,时效无疑是竞争的关键因素。末端配送的准时性成为考验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硬指标。但物流企业对配送时段划分得越发精细,相应的成本也会随之提高。需要企业增加人力或提升配送频率,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时段的配送需求。而在快递行业低价竞争的态势下,多数企业只能从优化自身运营来节省成本,但这显然有一定的天花板。

营造IP活动是商场近年来的创新举措。流量转化的效果尚待考量,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热门IP活动价格动辄高达上百万元,实际也是商场的负担。

新零售的知易行难

随着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横空出世,如今,实体商业纷纷触网,电商则开辟线下体验店。原本对立的双方都开始向对方领域渗透。然而目前很多企业的线上线下还是两张皮,真正做到融合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

据北商研究院相关调查显示,有61.97%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网购来购买日常用品,选择到店购买的消费者只占38.03%。然而实体商业拓展线上渠道并不容易。虽然实体零售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网上商城、微信商城等,但这些企业运营电商平台,想要与成熟电商平台抗衡,目前仍比较困难,除非自身具备强大的粉丝号召力或者独特优势。

同样,电商向线下发展,也面临着房租等固定成本较重的负担。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线下门店将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

趋势智能技术无处不在

消费升级无处不在

无论是购物中心向生活服务中心转型,还是产品提供商向场景消费方案提供商转型,都传递出一个共同的信号:商业领域正在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未来,数字化成为商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从卖商品转向卖服务

“不是贩卖咖啡,而是贩卖一种生活方式”曾被视为星巴克的成功秘诀。如今,这种体验经济已然成为京城零售业的普遍价值取向。据北商研究院相关调查显示,在顾客对于消费升级的理解中,“更多体验感的非商品领域消费”52.32%、“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52.32%、“智能科技带来高效率体验”37.64%排在前三位。

针对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很多商场都对业态进行了大幅调整,包括强化运动、儿童和餐饮等业态,同时大幅削减零售品牌。同时,一些个性、新颖、潮流的新兴业态,如“唱吧”、VR体验馆等,也在不少商场出现,以期收获年轻消费者的芳心。不难发现,如今的商场不再以零售为主,而是向着全力打造美好生活方式中心转型。

服务走向规范化

如今,随着“明厨亮灶”工程的推进,北京大部分餐厅都已经晒出后厨,顾客可以通过大幅玻璃窗或是视频直播方式,实时监督后厨情况。

家政行业也在走向规范化。如管家帮推出了“家政查”系统,包括家政从业者基本的身份验证、负面社会安全记录、法院诉讼记录、法院失信记录、金融风险记录、健康状况记录、从业资质以及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评价等。用户可以根据家政员的姓名查找相关信息,或者在平台对家政员服务作出评价。

无论是面貌一新的簋街,还是连锁经营的社区菜店;无论是餐饮业推行“明厨亮灶”,还是家政企业自建的信用查询系统,都传递出北京商业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强烈信号。

【以上内容转自“北京商报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北京商报网站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4007ZG

责任编辑: 4007ZG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